•  > 企业> 正文
  • 为什么拼多多与Costco都在卖车?

  • 2019-10-02 23:55:02   来源: 原创    作者: 刘旷
  •  在经销商体系最完善和成熟的北美,过去数年中,最大的汽车零售商是谁?

     

    答案或许出乎意料。2018年,仓储型超市Costco售出了六十多万辆汽车,比最大的专业汽车经销商还要高20%。


    在传统概念之中,超市、电商平台追求的是流量打法,与整车销售的理念存在天然冲突。整车销售是低频、高价、长决策周期,对于用户而言,是最复杂耗时的购物决策之一。

     

    没有销售人员、没有完美的线下体验店,却能够吸引用户快速买单,Costco的打法,折射出另一种挑战行业认知的可能性。


    有趣的是,拼多多在5月份上线汽车业务之后,也呈现出与Costco高度一致的特征:有限选品、极致性价比。最终,也呈现出了一样的结果。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,拼多多平台上,平均每小时可以卖出135台汽车。一个小时的订单量,几乎相当于传统门店一个月。


    在汽车销售刚刚经历负增长的一年过后,Costco和拼多多身上,隐藏着行业的新秘密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Costco的启示


    在Costco入局汽车销售之前,超市卖车,也遭受了传统理念的质疑。

     

    主要矛盾点在于,价格越贵、产品体系越复杂的商品,用户的购买成本就越高,而超市、电商平台,追求的却是“购物成本越低越好”。

     

    以汽车为例,用户需要权衡的可变量包括了(1)品牌(2)车型(3)不同车型之中的配件、功能(4)价格(5)车装后市场和车后服务。

     

    因此,传统4S店模式之所以有效,本质上是通过销售人员加上车辆体验的方式,来满足以上五种变量的需求。

     

    但如果从另一方面看,如果尽量减少变量,而不是满足变量,是否有可能同样卖车?

     

    这正是Costco模式能够高效卖车的思路。Costco通过会员体系,与潜在消费者建立了信任关系,而在Costco结合消费者需求进行严格选品之后,消费者会认为,摆放在Costco卖场里的汽车,通常而言,一定是性价比均衡、无需再比价甚至议价的商品。


    因此,在Costco所创造的场景下,购车决策的变量被有效降低。从用户的角度看,买车从大海淘金,变成了在已经过挑选的满足不同需求的车型之间做决定,而Costco提供的折扣价格,也节省了顾客在4S店和销售经理斗智斗勇的成本。

     

    一位大众汽车专卖店老板此前曾向媒体承认,Costco平均在每辆汽车上为消费者节省了1000美元。这既是得益于Costco有强大的议价能力,同时,Costco并不指望在汽车销售之中赚取利润,因此,能够让利消费者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拼多多的探索:替用户思考、替用户议价


    在Costco成为北美最大汽车零售商之后,商业媒体彭博社在报道中曾完整讲述了一位买车人在Costco的购车体验:走进社区最近的Costco,拿出会员卡,付出39000美元买了一辆2015年新款丰田汉兰达(Highlander),比市场价低了整整4000美元,凭借定金单,在丰田的门店提车。

     

    这一流程和情景,今天在拼多多上购买五菱宏光、名爵或者奇瑞轿车的消费者或许会有些熟悉。在拼多多上,一位消费者只需要打开软件,在购车秒杀页面支付定金(转发给其他有购车需求的朋友,一起拼单),在24小时后,只需要在离自己最近的线下店完成取车。而拼多多平台上的同款汽车,通常而言也会比市场价更低。

     

    首期上线的五菱宏光,一直在低线城市用户之中享受“国民神车”的口碑。这样的选品,相当于满足了平台消费者需求的最大公约数。

     

    在选品之后,拼多多通过“66拼车节”的秒杀活动,协助消费者从厂商手中获取折扣价。比如,拼多多在5月上线的五菱宏光,首批用户以3.49万元的价格成功购买了市场价位5.28万的新车。而据统计,从5月至今,拼多多平台在多款车型秒杀中均延续了“6.6折秒杀”的特价。

     

    拼多多和Coscto的模式,是典型的“货找人”,通过了解用户需求,寻找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商品,再协助用户与品牌商完成提前议价,将原本被转嫁到线下门店租金、人力的成本让利给消费者。如此一来,原本冗长的流程和复杂的变量被缩减,消费者的购买效率也大大提升。


    拼多多汽车业务负责人元东此前曾公开表示,拼多多的逻辑,是替用户节省成本。仔细来看,拼多多的选品+拼团+让利模式,系统性地帮助用户控制了购物中的两个关键变量:决策选择、讨价还价。

     

    此外,拼多多作为综合电商平台,还拥有着意想不到的优势:没有利润包袱,可以完全让利。

     

    此前,曾有人询问过Costco,既然不赚取利润,一年六十多万台的汽车销量是否等于是资源浪费?Costco的答案是,这是服务会员的手段。

     

    整车销售同样也许不会成为拼多多平台的最重要门类,尽管汽车单价动辄数万元,但这部分交易额并不会被计入平台GMV之中。

     

    这也意味着,对于拼多多来说,汽车销售或许只是“服务用户”的一部分。因此可以预测,以服务用户为目标的拼多多,未来也极有可能成为汽车行业的有益参与者。

     

     文/刘旷公众号,ID:liukuang110

    责任编辑:liukuang

    猜你喜欢

  • 拼多多正在彻底变成淘宝的子集
  • 排名再垫底,扶贫救不了拼多多的名声
  • 泛生子获“卓越资本价值企业”奖
  • 2019年空调市场风云再起,康佳空调打破市场
  • 敏感肌“危肌解除”换季护肤有蕾蒂恩就够了
  • 高颜值加黑科技,康佳空调健康科技赋能高品质生活
  • 一键解锁2020旅行计划 澳斯特酒店玩转潮In网红圈
  • 每步迎新丨2020高登公园第二季粉红星年跑热情开跑
  • 苹果、三星、华为的2019财报三国杀
  • 不到2年寄出8亿包裹!0仓库0货车,快递100凭的啥?
  • 新闻推荐
  • 从《蜗居》到《安家》,热播剧教会了我们哪些买房真理?...

  • 自如再推租住新福利:原价续1月、整租免费升、保洁新升级...

  • 众志成城齐抗疫丨春暖花开,再见如故

  • 如何让家成为特殊时期的「完美庇护所」?...

  • 乐小狮作文:大语文教育,眼光可以再长远点...

  • 本周热点
    资讯排行